在湖北十堰市郧西县东部,有一条全长69公里的美丽大河——名叫天河。在天河中下游一个叫石门湾儿的地方,两边山崖之上,各有一个天然石像,远远看去,真像穿着古装的一对男女,当地叫她们为“石公公”和“石婆婆”。 也叫“织女石”和“牛郎石”。 说起“织女石”和“牛郎石”的来历还有一个十分神奇的凄美故事呢!
相传很早的时候,在郧西一个叫东沟的地方住着一个勤劳忠厚、心地善良的小伙子,大家叫他牛郎。牛郎父母早亡,跟着哥嫂过日子。嫂子对牛郎很刻薄,稀汤薄水待承牛郎,还三天两头地寻茬刁难。哥哥无可奈何,让牛郎分家另过。牛郎不要房子不要地,只要了那头与他朝夕相处的老牛。
老牛也实在太老了,走路不小心跌倒了,摔坏了身子骨儿。牛郎不嫌弃他,每天清晨漫山遍野的奔走收集百花露水,给老牛洗伤口,一直洗了七七四十九天;晚上则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一直陪伴了七七四十九天。老牛伤势渐渐好了起来,对牛郎很是感激,更加努力地帮牛郎犁田靶地糊口度日。
东沟地处汉水北边不远处。天上的仙女们早就听说,大地中心有条居中的河流,名叫汉水。汉水中上游曲曲弯弯,江水蓝湛湛、清幽幽的,两岸百花争艳,云霞雾漫,风光迷丽,一派天汉的气象。所以,仙女们一直向往着到汉江里痛痛快快地游一游。但天上王母管理很严,仙女很难有机会下凡间去实现自己的原望。
有一天,机会终于等来了!王母娘娘在一年一度的蟠桃宴上喝醉了酒,众仙女们交头结耳一嘀咕,便悄悄从王母娘娘身边溜走,准备飘落下界到汉江一游,看看人间的天汉景致。在仙女中,有一个红衣仙女长得最漂亮,她就是天宫王母娘娘最心疼的孙女,因她有一双巧手,会织云锦天衣,将天空装扮得五彩缤纷,所以大家就称呼她为“织女”。织女早已想下凡去散心,所以决定和其它六个仙女们一起到汉水中去洗浴。“七仙女下凡”的事儿被牛郎的老牛知道了。
原来这老牛是天上的金牛星,因犯了天条被玉皇大帝一巴掌打下凡间。他见牛郎这人勤劳忠厚、心地善良,可是日子却过得冷冷清清,孤苦伶仃,所以十分同情,一心想着要报答牛郎的大恩大德,成全牛郎的婚事儿,他知道织女要下凡间,认为这正是天造的一双,地造的一对,便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撮合牛郎和织女成婚。所以,老牛走近牛郎突然开口说话了。
金牛说:“牛郎啊,今天你一定要去汉江边一趟,那里有七个仙女洗澡呢!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红衣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
牛郎见老牛突然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这不是开玩笑吧?” 金牛见牛郎不信,就把自己是天上的金牛星被玉帝打下凡间的事告诉了牛郎。于是,牛郎相信了金牛的话,按照他的吩咐,来到汉江河边,悄悄躲在大石头后面,等候仙女们来汉江河洗澡。
这一天,红日高照,碧水蓝天。大约等了两个时辰,天上果然出现了一团祥云,不一会儿,七个仙女踏着云锦飘然而至,她们脱了仙衣跳进汉水玩耍嬉戏,笑语喧喧,好不快活!仙女们游了大约两个时辰,便上岸穿衣,准备返回天庭。这个时候,牛郎突然从大石后面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红色仙衣,跑着回家。众仙女大惊失色,各自飞上天去。织女没了衣服,急急的去追牛郎,想要回自己的衣服。牛郎见织女追来,就躲进了白龙洞等待织女。织女也追进白龙洞,羞红了脸,她央求牛郎还她仙衣。牛郎记住了金牛说的话,不仅不还织女的仙衣,反而苦苦哀求织女留在人间嫁给他,做他的妻子。织女本已厌倦天庭寂寞的岁月,又见牛郎一副憨厚的模样煞是可爱,有些心动,就高兴地点点头,换上了凡间的衣服,把仙衣扔在山岭上,跟随牛郎回到了东沟。织女丢仙衣的山岭后来常年云飘雾绕,所以人们就叫它神雾岭。
牛郎织女回家后,金牛就为他们保媒,织女高高兴兴地嫁给了牛郎,村民们都来道贺。牛郎织女从此过着男耕女织、夫妻恩爱的舒心日子。织女见汉江两岸桑树遍地,便采集桑叶,养蚕缫丝。原先郧西这地方的人并不懂得兴桑养蚕,穿的都粗麻布衣服,于是,织女将蚕种送给大家,教大种桑育蚕,那蚕子一变为蚕,再变为茧,三变为蛾,一爬二挂三飞,吐丝千米,真是神奇!大家称它为“天虫”。有了丝,织女就教妇女们织绢,附近十里八村人都向织女乞巧学艺,自此后吃不愁穿不愁,因为丝绸业兴旺发达而富甲一方,朝廷授予金蚕奖。牛郎自娶了织女为妻后,小日月扑腾得红红火火,还添人进口,有了一儿一女。
天上一日,人间十年。一天,金牛突然不吃不喝,泪流满面。他告诉牛郎,他因为给牛郎织女保媒,再犯天条,可能活不了多久了,他要求牛郎在他死后,剥下他的皮,以后有急难时可以派上用场。金牛死后,牛郎很痛心,但还是按照老牛说的话,剥下了金牛的皮放在家里,然后厚葬了金牛。
再说王母娘娘酒醉醒来,人间已忽啦啦已过了十数年光阴。王母娘娘迷迷糊糊睁眼一看,不见了心爱的孙女!没有织女织的彩锦装点,突然觉得天空也不那么美丽了!于是她就责问众仙女,织女去了哪里?仙女们不敢欺瞒,就把她们下凡到汉江河里洗浴和织女同牛郎成亲的事告诉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听后非常气恼,亲自驾云下凡来到东沟,呵斥织女自作主张,犯了天条王律,织女扑腾跪拜,求王母让她留在凡间,王母坚决不答应,不由分说的拉起织女就向天宫返回。
当时牛郎正在地里干活,听到几声响雷就知道家里要出大事,回来一看,果然不见了织女,孩子们正在门口大哭着要妈妈。牛郎明白,织女一定是被王母抓走了,情急之下,牛郎想起了金牛的话,于是,披上老牛的皮,用箩筐挑上一双儿女就飞上天空去追赶织女。
织女被王母娘娘拽着飞上天空,不停的回头呼唤孩子,正飞着飞着,突然,传来了牛郎的呼唤声:“织女——,等等我!织女——,等等我!”织女回头一看,只见牛郎用一对箩筐,挑着一儿一女,披着老牛皮赶来了。织女一下子高兴起来,但王母却死死的拉着织女不让她回头。
牛郎追呀追,喊呀喊,眼看就要追上了。就在这时,王母娘娘急了,她狠心地拔下头上的金簪子,回身用力一划,霎时间电闪雷鸣,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在了牛郎的前边,牛郎被天河挡在了一边再也无法越过。
牛郎被天河挡住去路,这可急坏了东沟的乡民们,他们为了让牛郎织女早日过河相会,就组织起来在天地间挖开了一条人工大河,欲把天河水引入到汉水中,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撼天动地,所以各路天神,各种动物也暗里相助,天河一下子被挖开和汉水相连了。天河之水直入汉水,眼看天河之水渐渐下降,越来越浅。地上的大海渐渐升高,王母又急又气,她挥手把金簪子丢在人工大河里,挡住了流走的天河水。后来,这条上连着天,下连着地的人工大河被人间称为“天桥河”,简称天河。因为天河和汉江相连,所以也被称为云河、天汉、云汉、星汉,这河就是今天的郧西天河。天河中的金钗石就是王母当年丢下金簪子。王母娘扔簪子时,带下一粒发屑,正好砸在河边上一头老山羊的头上,砸掉了山羊的角,所以郧西的山羊没有角了。这就是今天的“马头山羊”。
从这以后,牛郎和织女被隔在天河两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苦苦相望。看着河对岸的孩子和牛郎孤苦伶仃,织女长年以泪洗面,她把织布的金梭子扔给牛郎,牛郎也把牛锁头扔给织女,就这样天天扔来扔去,仙女们看了也为之动容,纷纷给牛郎织女说情。
王母娘娘也并非铁石心肠,见此情此景,也稍稍为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所感动,便和玉帝商量封牛郎为牵牛星,封织女为织女星,同意让牛郎和织女每七日相会一次(这是星期天的来历,七日为期。),并令喜鹊王传达懿旨。这喜鹊王也太老了,有些耳聋倒听,将“每七日相会一次”说成是“每年七月初七相会一次”。王母因此恼怒,罚喜鹊王率他的徒子徒孙每年七月七日到天河之上去搭架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名曰“鹊桥渡”。自此后,每年的七月七日,千万只喜鹊飞到天河之上,搭成鹊桥,这时牛郎织女便在鹊桥上相会了。牛郎织女从喜鹊头上踩过,踩掉了喜鹊头上的毛,所以一到秋天喜鹊就成了秃头。
从此,秋天的夜晚,人们看见天上银河与地上天河遥遥对应,银河两边有两颗最亮最亮的星星在闪烁,那便是织女星和牵牛星。和牵牛星在一起的还有两颗小星星,那便是牛郎织女的一儿一女。在织女星的身还的几颗小星组成凌型,这是织女的金梭子。
每年七月七日, 牛郎织女在鹊桥之上见面,积攒了一年的心里话要赶在一天说。不少青年男女都在这一天挤在一起观望倾听,可是什么也听不到。因为有人的时候,牛郎织女就不好意思说了。有一年,一对恋人钻到葡萄架下静静地听,这样又不会影响牛郎织女说话,自己又可以隐隐听到仙乐奏鸣和织女牛郎的窃窃私语。因此,郧西民间家家户户的门上都种上了葡萄,每年七月七日晚,牛郎织女相会时,青年男女便在葡萄架下倾听牛郎织女的情话,向织女乞巧学习织丝的知识和技术。时间久了,郧西的山山水水都长满了葡萄架。他们还用葡萄酿成美酒敬送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在天上久了,便十分怀念他们夫妻俩在汉江畔的那段甜蜜岁月,时刻想回家看看地上之天河。有一天,天外突然飞来两块巨石,一块落在郧西县城南天河东边的山涯上,一块落在郧西县城南天河西边的山涯上,仔细看来,一石像是织女,一石像是牛郎。郧西当地人就说,那是牛郎织女的化身。如今虽然经过几世几代的风风雨雨,但牛郎石、织女石仍巍然贮立在天河两边,后辈们就叫他为石公公和石婆婆。这正可谓:“汉水之象应天河,石公相守石头婆,盈盈一水流千年,天高地厚情难却。”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而设定的七夕节。牛郎织女是中国汉族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其余三个分别是《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与该传说相关的节日是七夕节。作为中国人民最早 星的故事。南北朝时代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2008年,牛郎织女传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郧西天河旅游区位于郧西县境内,是县委、县政府精心打造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核心景区——郧西玄鼓山景区由湖北玄鼓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承建。景区以“中国婚旅之城”、“七夕约会之乡”——郧西县城为核心,以“人间爱河”——郧西独有的天河为纽带;“福银”高速穿境而过,景区、城区交相辉映,交通便利,民风淳朴,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景区规划面积约12000亩,北至土门镇金钗石,南至天河坪河口,西至榆树
郧西县天河旅游区平面导游图
垭,东至大尖山;包括七夕文化区、道教文化区两大分区。七夕文化区以 “郧西古景、神秘天河、七夕民俗”为旅游特色;以“天河飞鹊桥,牛郎会织女,秀峰留神影,浪漫七夕情”为旅游主题;以观光游览、婚旅度假、休闲疗养、生态保护为主要功能,兼顾城郊文化公园性质。
著名散文家王剑冰先生在美文《天河》中说“天河的水穿越了湖北省郧西全境,一路流出两岸的田园风光与山石奇景,还流出一个美丽的故事,流出那么多织女样秀巧、牛郎般淳厚的后生。天河的悠久与宏阔让我有一种朝拜心理”。
流传了千百年的“牛郎织女”故事的起源地,一直在河南鲁山、山西和顺、山东沂源、河南南阳和陕西,湖北等地争执不休。中国民间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最具中国特色、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著名的《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这四大民间传说。后三个故事都有自己的故事发源地,唯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乡一直存有争议,况且它把天上和人间放在了一个层面上演绎,这在四大传说中是最为特殊的一个。
牛郎星同织女星真的每年“七夕”相会吗?
夏夜在室外乘凉的时候,可以看到头顶上方有一颗明亮的星星,旁边还有四颗小星,好像织布的梭子,那就是织女星。隔着银河,在东南方有一颗亮星,两旁各有一颗小星,那就是牛郎星,与织女星隔河相望。
神话毕竟是神话,牛郎与织女要在一夜之间相会是不可能的。牛郎星和织女星都是离人们非常遥远的恒星,它们都比太阳还要巨大,只因为它们离我们十分遥远。在天文学上,测量恒星之间的距离,大多用“光年”来计算。光年就是每秒钟走30万千米的太阳光在1年里所走的距离。牛郎星离我们有16光年,织女星离我们27光年,所以看上去只是小小的光点。
牛郎星与织女星之间的距离也很远,有16.4光年,与牛郎星同地球的距离差不多,即使牛郎跑得快,每天能跑100千米,要跑43亿年时间才能与织女相会。即使改成每秒飞行11千米的宇宙飞船,也要45万年才能飞到织女身边。不要说一夜之间相会,即使打个电话,也要16.4年才能传到对方呢!
恒星的“恒”字,只是和行星的“行”字相对而言。实际上天上没有一个星是绝对地“恒”;每个星都在动,动多动少而已。牛郎星每年在天球上移动0.658角秒;此外,每秒钟还以26千米(每小时93600千米)的速度离开我们往外跑。所以,牛郎星在空间的速度比地上最快的客机还快几十倍。织女动得慢一点,不过在女子百米比赛里还是可以得冠军。她每年在天球上移动0.345角秒,每秒钟以14千米的速度离开我们行为往外跑。牛郎和织女都比太阳大得多、亮得多。为什么人们看起来只是两小点的光呢?那是因为这两个恒星比太阳远得多。牛郎的光度为太阳的10.5倍,直径大7成,质量差不多大7成。织女的光度等于太阳的60倍,直径等于太阳的2.76倍,质量差不多等于太阳的3倍。所以,织女比牛郎大,比牛郎亮,比牛郎重,算来还是牛郎的大姐姐。牛郎离我们的距离为154万亿千米,比太阳远100万倍;织女离我们的距离为250万亿千米,比太阳远170万倍。织女不仅比牛郎大、亮,而且又远,所以我们看起来两个星差不多一样亮。光从牛郎星来到我们的眼里,需要16年4个月;光从织女星来,需要26年5个月。牛郎织女两星不是在同一方向,两星之间的距离是16.4光年。无线电波的速度和光一样,假使牛郎想打一个无线电话给织女,得等32年才有收到回电的可能。
科学家已经证明日光和星光都是从原子能来的。因此,牛郎和织女这两个星也可以说是两个非常大的原子弹。它们把肚子里的原子能变成光线发射出来。人类在欣赏它们的灿烂的光辉的时候,竟幻想出一个哀艳动人的故事来。
中国专家解读牛郎织女传说的细节与历史 农历七月初七,原本与其他日子没什么两样,但因为有了牛郎织女故事,这一天对中国人来说,就变成了一个“多愁善感”的日子。“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诗经·小雅·大东》中这段有关织女、牵牛星宿的记载,被专家认为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萌芽和胚胎。
牛郎织女传说的成形时间,有人认为是西周,有人认为是西汉,还有人认为是东汉晚期。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说:“不能说《诗经》时期一定没有这个故事,但可以肯定的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形成不会晚于东汉。” 据了解,古人先有了对星宿的命名,然后才有神话,继而演变成传说。据天文学者的推算,农历七月也就是夏秋之交,织女星升到了一年当中的最高点,在夜空中璀璨夺目,而此时天气开始转凉,妇女们忙着纺线织布,准备寒衣。在寂静的夜晚,妇女在织布机旁劳作,举头望见的那颗亮星因此被命名为织女星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