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360公司发布了首份《2016中国电信诈骗形势分析报告》,在报告发布会上,360公司首席反诈骗专家裴智勇博士传授了一些防骗口诀。简单来说:
不论对方多么了解你,陌生人就是不可信;
只相信官方客服、官方联系方式;
遇事应向亲朋好友问一问,旁观者清;
只要要求到ATM机上进行操作,就是诈骗;
带有任何一星半点恐吓性质的电话都是诈骗。
1
识别电信诈骗九大套路
如今的电信诈骗,已经不只是发个短信通知中奖,或者“领导”打电话让你去办公室那么简单的伎俩了。北京晨报记者盘点电信诈骗“九大套路”,帮助大家擦亮双眼,看穿骗局。
最重要的是,在个人信息泄露泛滥的今天,心中一定要有根弦——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套路一:“你的账户有资金异常变动”
骗子首先窃取了受害者网银登陆账号和密码,通过购买贵金属、活期转定期等操作制造银行卡上有资金流出的假象。然后假冒客服打电话确认交易是否为本人操作,并同意给用户退款骗取用户信任。骗子会再次通过账户内部的资金交易,制造用户账户有资金退回的假象,但由于存在交易手续费的问题,所以退款额一般比之前的账户内部交易金额要小。
接下来,骗子会使用受害者网银进行转账操作,或开通快捷支付操作,并选择短信验证码的方式进行验证,这样一来,受害者的手机上就会收到一条验证码短信。最后,骗子再以限时退款为由,要求受害者立即提供自己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受害者一旦把短信验证码提供给了对方,对方就得手了。
怎么破:几乎天衣无缝。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立即直接拨打银行的官方客服电话进行核实,别相信任何主动呼入的、自称是客服的电话。
套路二:“你涉嫌违法了”
“你涉嫌洗钱”、“你涉嫌非法集资”、“你信用透支需负刑事责任”,这些都是冒充公检法实施诈骗的由头。这种手法并不新鲜,但由于其极具恐吓性,不了解此类诈骗的人还是很容易上当。现在很多骗子通过改号软件伪装成官方客服电话,但如果受害者真的反拨回去,一般就能识破骗局。
甚至还出现了“升级版”:骗子以赠送免费物品为由,引导用户通过电话下单,以货到付款的形式邮寄,若用户拒绝签收快递或者退货,诈骗者便以公检法的口吻对用户进行威胁恐吓,进行诈骗。
怎么破: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打来的电话,如果有人说自己涉嫌犯罪,应当首先拨打110询问。或向身边的亲友询问一下,一般都能很快识破骗局。
套路三:“您乘坐的××航班取消了”
手机订机票成了网络诈骗的风口。骗子谎称改签退票等理由,引导民众进入钓鱼网站,虚假号码,进行到汇款的陷阱。《2016年第二季度反电信网络诈骗大数据报告》显示,这一诈骗类型高达44%,成为网络诈骗主流。骗子能够准确说出受害者的姓名、航班信息,多以可以获得改签补偿金的名义进行诈骗。
怎么破:机票退改签业务,通过航空公司、票务代理商等正规渠道的网站、电话、服务厅办理,别相信任何电话、短信,即使与本人信息完全相符。
套路四:“你购买的商品断货,可以申请退款”
骗子首先完全掌握了受害者的网购信息,并通过准确的描述受害者购物信息来取得受害者的信任,进而套取受害者的银行卡号、密码和短信验证码。骗子们有的时候是直接用电话套取相关信息,有时也会让受害者打开钓鱼网站并手动填写相关信息。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同时泄露,骗子就顺利地将受害者网银账户中的钱转走了。
怎么破:遇到商品交易出现异常、断货等情况,应当首先向购物网站的官方客服电话进行咨询,不要轻易相信主动呼入的、自称是客服的人。网购账号、支付账号应当单独设置密码,并且密码要足够复杂,定期更换。
套路五:“向您推荐十大牛股”
此类骗术通常以学习股票知识、推荐股票为名,向用户收取押金或保证金,对那些急于求成的新股民尤为有效。事实上,正规的证券公司一般是不会向股民提供付费荐股服务的,更不会以此为名向用户收取押金或保证金。他们通常发来所谓公司的营业执照、工商证明或组织机构代码等的照片或图片,只要拨打证券公司的官方客服进行询问也就能清楚了。
怎么破:不要相信任何荐股、选股信息,不论这些信息是来自网站、QQ、短信还是电话。可通过回拨官方客服电话的方式求证。
套路六:“699元免费赠送苹果6S”
最近湖南警方通告的一起新型诈骗案,某诈骗团伙以“收取699元个人所得税,免费赠送苹果6S手机和700元电话卡”名义,向被害人寄送假冒、损坏手机或手机模具进行诈骗,两个月里先后诈骗受害群众数百人,诈骗金额数十万元。
怎么破:以貌似合法促销的名义进行诈骗,不能存侥幸心理,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套路七:“请您及时领取新生儿补贴”
犯罪分子以领取新生儿补贴为由行骗,由于他们能说出受害人的详细信息,让受骗人信以为真。骗子在获取受害人银行账号之后,通常会要求受害人到ATM自动取款机操作,按照对方的“引导”进入英文操作界面。由于受害者看不懂ATM机上的英文提示,往往把转账程序当成输入验证码,最终上当。
怎么破:此类电话或短信,切勿轻信,更不要到ATM操作。
套路八:补换手机卡
最近出现的这种诈骗,其套路通常是先用几百条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轰炸手机,以掩盖由10086客服发送到手机号码上的补卡业务提醒短信;然后,拿着一张有受害者信息的临时身份证,去营业厅现场补办手机卡,使得机主本人的手机卡被动失效;最后就是更改手机客服密码和银行卡密码,并通过短信验证码把绑定在手机APP上的银行卡的钱盗走。
怎么破:常用网站密码、客服密码与银行密码和其他关键业务登录密码最好不相同,而且要定期修改;对于各类号码发送的链接,不要随意点击。如果接收到大量骚扰电话或短信,切勿关机,应使用手机安全软件屏蔽骚扰号码,并立刻解除银行卡绑定;在使用公共WiFi的场合下,尽量不要登录手机中的银行类APP或者使用手机转账。
套路九:“小三怀孕了急需钱做流产”
这是长期活跃的一种诈骗类型,但是最近一个“小三怀孕了急需钱做流产”的骗子电话蒙了80多位老人。骗子充分利用老年人心疼儿子的特点,诱惑受害者转账,这是比较新的手段,是骗子在骗术上的不断翻新与改进。
怎么破: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打来的电话,尤其是急事急需打款。
2
外国如何应对电信诈骗?
有记者调查,称目前电信诈骗已经成为一种世界通病。有统计显示,在美国,平均每分钟就有大约5个与诈骗相关的电话。而号称治安与瑞士并列世界第一的日本也不是“天下无贼”,日本犯罪分子的诈骗对象主要是老年人,据日本警察厅统计,仅在2014年,日本电信诈骗案涉嫌金额已经超过500亿日元。
小编从网上找了些国外预防电信诈骗的方法,你觉得咱们国家可以借鉴下哪些经验?
韩国:“延迟提款制” 冻结30分钟
韩国警方通过视频、短信、传单等多种方式,加大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宣传活动。韩国金融界为应对电信诈骗案频发也进行了政策调整。去年9月,韩国银行将“延迟提款制”的金额限度从300万韩元降低到100万韩元,即收到100万韩元以上银行转账后,若想将钱从自动提款机里取出来,需要等待30分钟以上。
美国:建立“拒绝电话推销名单”平台
美国治理电信诈骗主要依靠两部法律——1991年出台的《电话消费者保护法》和2003年的《控制非自愿色情和推销侵扰法》。两部法律明确规定,不得向消费者发送与商业营销、产品推广、服务广告有关的垃圾短信。用户只能在两种情况下接受此类手机短信:一是明确表示同意接收;二是这些短信用于紧急情况。后来又推出“拒绝电话推销名单”免费登记平台,任何向平台登记用户发送未经同意的商业营销、产品推广、服务广告等垃圾短信的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
银行方面也有责任帮助打击犯罪。美国法律规定:当事人转账后可以对自己的转账行为提出异议,并有权要求立即冻结对方账户。银行可在规定时期内帮助用户追回因诈骗而损失的资金。
德国:银行还有追讨服务
在德国,低级的电信诈骗比较罕见,通过发短信和打电话行骗的案例很少。德国的电信诈骗犯很少在国内下手,还因为忌惮德国完备的个人信用网络。在德国,个人在银行开户时不仅要实名登记,还要接受严格的身份检验,身份证、家庭固定电话、工作单位等都要进行存档备案。开户者还要和银行签订“信用合同”。
此外,用户在签订手机、网络等合同时,也要实名登记,并签订“信用合同”。银行、电信、网络、租房等公司会定期将用户的个人信用信息向德国信用信息处理机构Schufa报告。这样,一旦发生电信诈骗,银行可以轻松通过Schufa系统查出相关信息,帮用户把钱追回来。
所有德国个人和公司在Schufa都有档案和评分。系统将自动扣除被查出涉嫌电信诈骗的个人和公司的信用分。银行也将向涉嫌诈骗的个人或公司发出警告。如再犯,该个人或公司3年内将无法在银行开户,还可能被处以高额罚款,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
德国2003年通过的《联邦反垃圾邮件法案》规定,任何机构向用户发送推销商品和服务类手机短信,都要经过用户的书面同意;在21时至次日8时发送广告信息,须再次征得用户同意。即使获得同意,商家短信也要注明“广告”字样。同时,德国有严格的实名制登记制度,并且和个人信用挂钩,太低的话无法在银行、电信和网络等机构开户。
许多德国银行不仅有防范措施,还有“追讨”服务。只要收款人在德国,而且事件发生时间在一个月内,银行就能帮客户把钱追回来。
日本:利用新技术打击电信诈骗
日本的电信诈骗主要针对富裕的老人。诈骗者一般会谎称为对方的子女,编出丢了公司支票等理由要求父母垫钱。骗子还会谎称为警察,称受害人账户涉嫌非法活动,要求其转账到安全账户。还有骗子谎称受害者在某网站的会员费未付清,可能面临官司。
为了打击电信诈骗,日本警方加强与银行的联动,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监控银行账户异常交易、银行店面转账汇款超过15万日元时须出示身份证件、同一家银行每人只能开设一个账户、银行ATM限制单次及单日转账额度、禁止银行账户买卖,等等。
2007年,日本议会通过了《假冒账户存入受害者救济法》,授权银行对可疑账户进行冻结,并对受害人的债务减记、受骗金额返回等做出规定。
新的技术手段也是打击电信诈骗的利器。日本一些银行最近推出防诈骗ATM机,一旦ATM机探测到取款者边打电话边进行转账操作,就将强制停止转账。
日本富士通公司和名古屋大学还合作开发出一种“手机会话分析软件”,将迄今为止诈骗汇款内容中 的所有关键词设定为危险词语(如交通事故、汇款等)。另外,老人在受到重大打击时,语调会突然变高,该软件可基于关键词和语调变化等,综合判断老人是否可能正被诈骗。软件一旦发现老人处于被欺骗状态,手机会马上发出警报声,并在手机屏幕上显示提示语:“这可能是诈骗电话,请注意!”
澳大利亚:民众可申请免费的“电话号码保护”
澳大利亚电话诈骗方式主要是提供免费旅游、谎称“中大奖”“政府退税”等,其中针对移民的电信诈骗也比较流行。
要防范诈骗分子骚扰,民众可以向澳大利亚电话局申请免费的“电话号码保护”服务,这样就可以拒绝所有市场营销人员来电。不过,也有人利用这项服务进行诈骗,称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才能开通这项服务。但这个服务实际上是免费的。
(来源:涌泉财经综合北京晨报(作者 焦立坤)、广州日报、360公司、C114中国通信网等)
转载请注明:玄武区聚富迈设计服务中心-集团电话交换机网 » 电话交换机 » 固定电话机按键英文(固定电话上的英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