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正在发生的通讯网络诈骗案件,在民警的快速反应和多方联动下被终结,避免了受害人经济损失27万元。受害人费先生表示,这次被骗的经历让他深知通讯网络诈骗的害,他将协助民警一起宣传防范知识,尽量减少群众上当受骗。
9月1日14时30分许,
分局刑侦大队接到市反诈骗中心传递的一条线索,称发现一张伪造的刑事判决文书,辖区可能有群众成为通讯网络诈骗目标。侦查民警立即联手分局综合情报中心对线索开展深度研判,查明伪造文书上的事主身份为东林镇某企业主费先生,但是多次拨打其手机始终占线。凭着工作经验,侦查民警判断事主极有可能正在与诈骗犯罪嫌疑人通话中,时时刻刻有被骗的风险,真是十万火急!
为了及时阻止骗局的发生,
民警兵分多路开展堵截工作。
办案民警赶紧第一时间编辑预警短信向事主及其妻子推送,告知其骗局真相,同时依旧不停拨打事主手机,希望能够取得联系。与此同时,东林派出所联系查找到费先生妻子后,一起在他可能出现的地方进行寻找,并组织巡防队员、平安志愿者迅速走访、巡查东林镇所有银行和ATM机,全力寻找可能去银行转账的事主。在市局反诈中心的支持下,通讯运营商也对费先生的手机采取临时性保护措施。
当天
14时54分
通讯运营商成功介入
侦查员与费先生取得了电话联系,
但此时费先生已经被诈骗分子成功击破心理防线,不相信侦查员的劝阻,并多次要挂断侦查员的电话。分局侦查员一边用湖州方言继续向事主解释尽量争取其认可,一边通过交流中获得的线索紧急指令派出所民警向其所在位置靠拢,最终在东林锦山某企业里找到了他。当看到辖区派出所的民警后,费先生才如梦初醒,知道自己被骗了。
原来,费先生接到自称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安局民警的电话,称其涉嫌反诈骗洗钱,要求配合调查,并命令其将自己名下银行卡内的钱全部转到安全账户进行审查。因为对方掌握了他的身份信息,并传递了一张盖有“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安局”公章的法院刑事判决书,结果费先生信以为真,以为自己被人利用身份信息进行洗钱犯罪活动,急于表明自己的清白,便向对方泄露了存款信息,并正准备出门到银行按照嫌疑人的指令进行转账。
经查询费先生持有的4张银行卡共计27万元资金安然无恙。细心的民警考虑到事主在与嫌疑人交流时已透露银行卡号,又紧接着陪他到最近的银行网点做了银行卡挂失的紧急止损等相关工作,以保绝对安全。
冒充公检法诈骗是老掉牙的骗局,但近日我市此类案件有抬头趋势,更有“逮捕令”、“判决公文”现身。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得事主个人信息,随后冒充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工作人员,利用“改号电话”或手机直接“点对点”拨打事主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随时可能会被逮捕为由,利用事主的恐慌心理,通过电话对受害人进行控制。
诈骗分子会专门制作虚假的公、检、法网站,并在假冒网站上发布带有事主准确身份信息的“通缉令”、“判决书”,诱骗事主上当受骗。
警方再次提醒:
注意电话来源。
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工商税务等各类人员发短信、打电话,市民一定要注意来电显示。对“0086”、“+86”、“+027”、“170”、“171”等号段开头的电话号码要格外小心,慎防骗子来电!必要时,可通过直接回拨对方来电确定真伪,有可疑的向110举报。
注意来电核实
如有人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银行客服、保险公司、顺丰快递、中国邮政等名义通过录音电话或直接来电,以各种理由索要个人信息、银行卡信息时,一定要多方核实!
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不会要求群众转账!更不存在任何所谓的“国家安全账户”!任何陌生人来电,但凡提出了汇款的要求,基本能判定是骗局!
如有发现此类诈骗或已经造成损失,立即拨打110报警!
来源:吴兴公安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