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 “万宁发布厅”直接关注!
(点击图片直接登陆“万福万宁网”)
守岁,就是除夕夜不睡觉,熬夜守着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是中国人过年的一种习俗。我从小开始,就经历了家乡过年的守岁。
中国人过年守岁,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据传,太古时期,有一种怪兽,每逢除夕夜都会出来吃人,人们为了防受伤害,除夕夜躲在屋里吃年夜饭。为求平安,饭前,先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饭后,一家人围炉而坐,谁也不许睡,防止怪兽来时及时躲避。
除夕夜,为利于防范怪兽,所有房屋一律亮灯,围坐时,众人闲聊壮胆,深夜,有的地方还燃放鞭炮,以示驱赶怪兽……“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此俗后来不断完善与出新意,渐渐成为人们统一的年俗文化一一守岁。
万宁人的守岁年俗较为浓厚,而且守岁的年俗别具一格。清代后,国人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一直吃到深夜,边吃边谈边守岁。万宁人以“做年”来守岁。“做年”,万宁人又称“分岁”。《康熙万州志》曰:“元旦,祀其先,继拜父母与其长者。拜毕则会食,曰‘分岁’。”
万宁传统年俗的“分岁”,是以斋饭来进行的,后来,有些人为图方便,以茶果来代替斋饭。把斋饭或茶果摆于八仙桌上,人们坐于两旁,闲聊守岁。小时,父、母亲早早就为“分岁”做准备,除夕早上,父亲上市把斋菜备齐,年前母亲会准备些直木与“引火草”(易燃的扫帚草),除夕夜煮斋菜用。
除夕夜,母亲先煮捞饭,打入蒸笼,再与父亲一起炒斋菜。煮一蒸笼捞饭和炒煮五个斋菜,是需要长很时间的,这样长的时间,正好消磨了人们守岁的枯燥。斋饭斋菜弄好,端到祖屋正堂八仙桌上桌放,烧香点烛,“祀其先”,又要很长的时间。
传统的“分岁”是与守岁相连的,“分岁”的时间较长,一般要让整根香烧完才能结束,而传统的“分岁”长香,要烧一个时辰(即二个小时)才尽。“分岁”的大烛,燃烧的时间,比香还长。长时间的“分岁”,相伴而行的是守岁。万宁人在“分岁”中守岁,从没感到无聊与空虚,相反,感受到的只是浓浓的年味。
从父母开始煮斋饭斋菜开始,我就没闲着,一会儿跑到外面与小伙伴一起放鞭炮,一会儿跑回家偷块豆腐吃,进进出出,忙个不停。除夕夜,村里家家户户都亮灯,虽然那时没电灯,但村里灯火通明,我们并不怕黑。
除夕夜,村里家家户户都忙于炒斋菜准备“分岁”,我们不论走到哪家,都是热闹非凡。玩累了,回到家,很想去睡,但父母不许我睡,叫我到祖屋正堂坐着守岁。小孩子哪坐得着?还好,别的小伙伴父母也不许他们睡,要他们守岁,我们集中在我家祖屋打扑克,边玩边守岁。
玩着玩着,村里传来鞭炮声。这炮声,象征着“分岁”开始了。我们迫不及待,冲了出去。我们朝炮声冲去,为的是拾鞭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孩所玩的鞭炮,全是除夕夜拾来的,没人拿钱去买鞭炮玩。为了方便拾鞭炮,年前,我会买一把手电筒,照着鞭炮碎纸片,把埋在里面的残存鞭炮找出来。
守岁拾鞭炮,是那个时期小孩过年最有趣的事。但“僧多粥少”,加上有的鞭炮质量好,没什么残炮,都爆破了,拾不着残鞭炮,时常使小伙伴们叹气。有的说,“他家一个都没有”(没有一个残炮)。过年讲的是大吉大利,怎一个都没有?“分岁”听到此话,主人家很不喜欢。
于是乎,有的人家特别准备了一些散装的鞭炮,在“分岁”放鞭炮时,乘炮响之机,丢于鞭炮碎纸片里,让我们去拾。哈哈,多人都能拾到这家人的“分岁”鞭炮,我们很高兴。因为鞭炮引线是全新的,我们知道是主人家特别安排的,就会说一些吉利之话,“他家真富有”。主人听了,心里乐滋滋的,来年给的更多……
拾了这家拾那家,鞭炮声响哪,我们就冲去那。口袋满后,我会回家,把拾来的鞭炮放于家中。回家时,父亲会叫我别忙着出去,先拜拜祖先,守守岁,再出去。外面炮声隆隆,像在吹冲锋号,我哪坐得住,拜完公,我又朝鞭炮声冲去。万宁人“分岁”的时辰,各家各户大都自选,按时辰进行,所以,“分岁”的鞭炮声,时起时落,一夜不停。
而我们的守岁,也是在这鞭炮声中进行。到了零晨三点后,鞭炮声然不停止,但我们小孩子实在顶不住睡虫的来袭,拾着拾着就回到家,父亲说,守一会儿岁后再睡觉。拜完祖先,我随父亲身边坐下守岁,多没久,我已进入梦乡。这一年的守岁,就此结束。
我小时的守岁,正如苏东坡在《守岁》中所说:“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与万宁共同成长
微信扫一扫,关注“万宁发布厅”
投稿邮箱:809245306@qq.com
联系电话:15308906559
本图文由“万宁发布厅”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右下方“写留言”自由吐槽
转载请注明:玄武区聚富迈设计服务中心-集团电话交换机网 » 电话交换机 » 长得像电话机怪物(长的像座机的手机)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B5编程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